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经验分享

Add 桃子姐学姐微信
为你全程答疑

送翻硕资源、报录数据等
    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经验分享如下,供广大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考,希望能给你们提供到帮助。
     我本科是一个二流的学校,专业也不是英语专业,但是经过我的努力,我成功了!我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幸运,能考上自己心中的那一所学校。然而幸运来源于你自身的努力,有句话说得好:“越努力,越幸运”,我始终相信这句话。
也有同学问我有没有报班,毕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,我觉得问这个问题首先分析你报班目的是什么?一、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二,有老师上课,学习效率更高。因为我的专业和本科院校与所报考院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,我和家里人找了几个机构对比,最终选择了越考(学习气氛好,更专业。)。
    翻译靠的是积累,就算考进北师大、北外,两年读硕时间不努力,一样也是荒废。因此,不考北上广深这些帝都魔都的学校也没有什么缺憾,反倒是一些二线城市的学校,招生名额多,竞争少,稳妥性更大。考研相当于二次就业,基本上第二年开始都会有机会做兼职翻译之类,因此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决定了所报考的城市。翻译固然是大城市吃香,但大城市人才济济,不是高精尖很难拿高薪,二三线城市因为翻译少,反而更有市场。因此,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非外语类但综合实力不错的院校,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。教育部规定的翻硕考试大纲是统一的,但各个学校之间出题还是大有差异,比如汉语百科的50分百科知识,有的学校出选择题,有的学校出段落划线词解释;比如翻译基础的词汇翻译,有的学校出当年热门词汇,有的学校出事先指定参考书里的词汇;比如段落翻译,经济类院校倾向于出经济新闻,理工科院校倾向出科技说明文;比如英语基础中的阅读,有的学校出4篇,有的学校出8篇。越热门的学校,出题肯定是一年比一年难,但文凭含金量肯定也是有差异的,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学校,同时也要量力而行。一般来说,口译比笔译热门,也相对难考,主要在复试上,也有口译调剂到笔译的先例,越热门的含金量越高,高收益有高风险。跨考来说,还是建议笔译,毕竟还要准备复试,报哪个并不影响日后学哪个,口笔译不分家,做口译的也可以做笔译,做笔译的也可以做同传交传,关键在自己的悟性和勤奋。
     单词、翻译我都是跟着越考的老师来的,从基础技巧学起,从爱上英语到爱上翻译。比较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,非常推荐。建议报个翻译班学一学,或者跟自己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蹭课听一听,光是看几个小时书肯定不如老师讲十分钟好。 三笔的考试用书我做得不多,刚上完三笔班用的是越考发的一本三笔练习册,版本实在有些过时,老师划掉几单元没必要看的内容,我就把剩下的内容从头到后做了一遍。三笔涉及的方面比较杂,各方面都能练到,用来作入门基础练习不错。 张培基《英汉翻译教程》、郭著章《英汉翻译基础》、陈宏薇《新编英汉翻译教程》,书名可能记不太清楚了,各家翻译教材肯定是多多益善,练手的前提是把名家的技巧烂熟于心,还有叶子南、庄绎传等老师的书,虽然没看,但很多人都推荐。我只精读了张培基的教程,感觉书后的文段翻译比较老,书中例句还是很好的。老师说,学翻译,把教材看十几本,这只是刚刚入门,所以想翻先看。 郭建中《科普与科幻翻译》、韩其顺和王学铭《英汉科技翻译教程》、冯梅和刘荣强《英汉科技翻译》,我考的是北师大科技翻译,因此我翻了学校图书馆的这些科技翻译书,都是2000年左右的,比较老,但科技方面的侧重性很强,郭建中是别人推荐的科技翻译方面的大师,韩其顺的例句联系特别多,冯梅的书后附注科技类词汇前后缀很全。英基方面,《星火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考点精析》、《环球时代学校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考点精析》目前市面上针对基英的综合练习书里差不多只有这两本,书中内容其实没差多少,都是按词汇、单选、完型、改错、阅读、写作、翻译这几大类题型一一讲解,配有各高校以往真题。我两本都买了,比较喜欢星火的纸张,而且星火的练习题有详细讲解,把生词释义都列出来,省去查生词的功夫,环球的只是列出答案,不是很方便。最后复习时也主攻的是星火的单选习题,每天100个左右。我是12月开始复习的,感觉稍微有点晚,最好是11月初复习。单词是基础,单词的底儿打牢,单选也就没什么问题。学校出题也有不同,有的学校只出词汇,有的学校兼出语法,但词汇和语法不分家,多看保险。我四六级时的阅读十分差,基本在百分制40分阅读我只能得20分,而翻硕英基的重头戏就是阅读,我怕自己吃亏在阅读上,所以从7月份开始,每天2套8篇专八阅读。11月左右和研友唠嗑,是考广外学硕的,她说还没开始练阅读呢,当然人家是英专的,阅读基础肯定不差,晚复习也是有道理的。我的题海战术,确实有很大程度是在浪费时间,因为阅读题做得好的根源还是在于翻译文章和理解,所以早做题不如早看一些经济学人,对外媒杂志纯正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,做专八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,才能提高正确率。沪江、可可、恒星等英语学习网站每天都会有外媒杂志的英语新闻,有些城市的旧书市场有过期的《经济学人》等杂志,是按斤卖的。越考老师说要想提高阅读水平,英专学生每天至少要有3000词阅读量,非英专的每天要有至少1000词的阅读量,这个阅读可不是像做题一样走马观花的看,而是精读,弄懂每一句的意思。
    翻基方面,有的学校出的是热门词汇,有的学校出的是指定教材。热门词汇的来源当然是广泛涉猎各种新闻,比如China Daily的双语手机报,还有网上发布的最新热门词汇汇总。北师大出的是翻译词典,英汉两本,一共二三百个,都是翻译专业的学术性词汇,汉语都未必理解得了,还得背英语的,挺崩溃的,不过对我来说比考热门词汇要好得多。在此期间,整理相似的词汇,比如overt translation(隐性翻译)和overtranslation(过译);整理同一学者的观点,比如(霍三描)霍姆斯描写翻译研究三大类型、(霍二理)霍姆斯理论翻译研究两大类型;整理统一范畴词汇,比如mimetic form(模仿形式)和analogical form(类同形式);整理删除虚词,减少背诵压力,比如删去“The term used to present/describe/note…”,直接背描述词汇本身的内容。我觉得自己的背诵兴奋期基本上是8天一个周期,同一本书,背到第8天基本上就开始腻烦了。所以我把这些词汇反复整理,最后规整为12页左右,这样从每天看一页12天看完,逐渐加码到每天看两页6天看完,重复的遍数比每一个词汇精背更重要。短文翻译上,学校出题有侧重,有的出时政新闻,有的出诗歌翻译,有的出经济数据,有的出科技简报。小作文方面,近几年各大高校的应用文出题基本没有重复的,出题思路很活,什么广告软文、留学申请都有,很实用。我也是吃老底,考前只是粗粗看了一下应用文写作。大作文方面,考研论坛上有人汇总了今年各高校的题目,与往年相比,是越来越有水平了,涉及的社会热点也越来越多。作文不能突击,最好是能平时经常练手,或者每天给自己列一个话题,逼迫自己想出两三个论点,积少成多。我今年也吃亏在作文上了,今年什么材料也没给,直接给了题目《行百里者半九十》。这句话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意思,只在一篇介绍温家宝译员张璐的事迹中听过,当时只是为了了解同传译员的工作,没有细看是如何翻译的,所以题目理解可能就完全偏了。不能怪学校出题偏,只能怪自己准备不足。
    政治的复习,很多人都说10月份复习来得及,鉴于我政治基础不太好,便很早就开始准备了。主要是按照越考的复习流程来的,越考的张鑫老师讲课很适合我这种基础一般的考生,是按框架进行知识点书梳理的。不要问前辈“怎么制定复习计划”。这个问题太笼统,也太复杂,要是以聊天的形式一问一答,估计问一天都问不完,谁有这个闲情逸致为你解答呢?我最初也小小地抱怨过一些研友很“冷酷”,聊天咨询时总是爱答不理的,但现在非常理解,谁的时间都很宝贵,如果只是问“怎么制定复习计划”,只能证明你并没有事先收集好本应该收集的资料,这样的忙,无论前辈多清闲,也是不愿意费时间帮你的。平时学习累时,我喜欢听中国之声,尽管考研期间不逛街、不上网、不和同学消遣,却也没有被隔绝,有时还会听到一小段现场同传,刺激刺激自己的学习斗志,最初每天早晚都看China Daily双语手机报,后来懒了就没看,觉得有些失误,这个手机报非常划算,内容也非常精彩,适合学习最新的时政知识和新闻词汇。
    翻硕是单独出题,卷面是空白纸,最好用铅笔画上横线,写答案时更整齐。考场上,心态最重要。我答英基答得挺崩溃的,当天晚上复习第二天的翻译,但我一点心情也没有,觉得整个世界都要踏了似的。但第二天上午答翻基,觉得还是在准备范畴之内的,稍稍调整过来了心态。尽管下午的汉语百科作文仍然让我崩溃,好在是最后一科,而且前面百科知识答得可以,可算是坚持站在走出考场,还算很知足。所以说,不到考完,就还有希望。
    现在想想,若凭我的本科,在当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,但我选择了不工作直接考研,就是想为自己谋一个更高的平台,这个世界的得与失时相伴的,选择了高收益也就选择了高风险,没有值与不值,只有后不后悔。越考帮助我实现了我的梦想,很感谢越考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