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名师:马壮寰

Add 桃子姐学姐微信
为你全程答疑

送翻硕资源、报录数据等
马壮寰,男,1950年6月生于哈尔滨市。

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(招生办)(由张道真、陈琳教授主持的)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。

1987年至今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(招生办)任教。

1987年至今,承担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;1995年至今,承担研究生教学。

(1991年—1992年,美国贝勒大学外语系交换教授;2005年7月—9月,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;2010年1月—2月,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)

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(原英语系)教授(始于1998年)、硕士研究生导师(始于1997年)、英语学术带头人。

曾长期(1994-2009)担任本科高年级教研室或研究生教研室主任;曾担任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”委员,现担任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”委员、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工作指导委员会”委员、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委会”成员、“21世纪报”专家顾问团成员。

现任“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”常务理事及“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”常务理事;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”负责人、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符号学研究中心”(非实体)主任。

多次获得学院学术奖励和先进教师称号;荣获“北京市优秀教师”(2004)、 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名师”(2008)、 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优秀导师”(2008)等荣誉。 负责 “普通语言学导论”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,并顺利结项(2007-2010)。

名师心得

二十多年的光景在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不知不觉地逝去。回想起来,有许多感慨。这里略谈一二。

(一)教学工作需要爱心。要想做一名称职的、受学生敬重的教师需要许多条件,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颗爱心:对教育事业的热爱,对学生这个群体的爱。这是一个前提。有了这种情感,工作起来就更尽心尽力并持之以恒,有了这种情感,教学就能更加踏实,更富有创造力。这种情感是自然的,无需做作,它体现于平常的专业行为——主要是教学实践,一句话,这是一种宝贵的情感,它会使一个教师更富有责任心或使命感。

(二)学生是一面镜子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,也是教师工作的最终评定者。我从他(她)们那里——除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正式的评估表格,还有他们的表情、言谈等——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情况,包括教学效果。学生的好感、尊敬、甚至爱戴反转过来会越发提升我的责任感,对我是个鞭策。这可能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
(三)教学需要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娴熟的表达技能。我深知,一个高校教师(尤其是担任某些专业课的教师)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他对知识的传授,即教学活动。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或学术修养,缺少良好的传授技能,是万万不行的,是不可能得到学生尊敬和欢迎的。看来,想当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真难。还需努力啊。

名师寄语

人们常说教师工作是神圣的。之所以如此,我认为,是因为教师能以面对面的方式在智慧、道德等方面对他人施以影响;是因为这项工作参与了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使命。如果以先人所说的“传道、受业、解惑”为目标,或者以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为标尺,那么对这些崇高目标的追求都要体现在一点一滴、看似平常的教学工作之中。

推荐阅读